SCI期刊查詢網提供SCI、AHCI、SSCI、國內核刊等期刊目錄查詢選刊服務,助力上萬名科研人員成功評職晉升!

中文、英文期刊目錄查詢系統(tǒng)

快速了解學術期刊目錄級別、選刊、行業(yè)刊物等解決方案

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方針

文章簡要:本文主要對新課程理念在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中的體現和新教學改革模式的介紹。本文選自:《教育教學論壇》,《教育教學論壇》刊宗旨:為我國教育發(fā)展服務,傳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質量。推進新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展示教

  本文主要對新課程理念在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中的體現和新教學改革模式的介紹。本文選自:《教育教學論壇》,《教育教學論壇》刊宗旨:為我國教育發(fā)展服務,傳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質量。推進新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展示教育教學領域的新成果,推進教育教學研究的進行為一體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教育教學論壇雜志投稿論文

  摘要: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用具、教學過程均是說課的重要內容。從上述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每個選手在說課過程中都涉及到了這些方面。但在同樣重要的學生分析和教學反思方面,關注到的選手人數則相對少了很多。

  關鍵詞:新課程,高校教師,教學管理,教學模式,教學政策,教學論文

  一、引言

  為期兩天的河南省第七屆高校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生教學技能大賽于2009年11月在許昌舉行,筆者有幸親歷了英語專業(yè)組大賽的全過程。通過對英語專業(yè)組大賽的分析,筆者發(fā)現新課改理念對高校師范生的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師范生在教學技能上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讓人深感欣慰。但大賽也暴露出高校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讓人深感憂慮。

  本次教學技能大賽以說課形式進行,來自河南省各師范院校的24名選手參加了英語組的比賽?傮w看來,參賽選手專業(yè)基本功扎實,教學能力較強。具體表現在:語音標準,語調自然,口語表達流利;課件制作精美,現代化教具操作熟練;教學理念較新,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較為合理;英語書法美觀,板書設計科學;多才多藝,知識面廣,綜合素質較強,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選手的課堂教學設計不以教師為中心,在傳授書本知識之外還注重發(fā)展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部,2003),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這與新課標所提倡的“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和“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yè)化水平,與新課程同步發(fā)展”的教學原則相吻合(教育部,2003)。依據選手們在大賽中的表現,我們感覺到新課改的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已滲透到師范院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在校師范生已基本上具備在未來實際教學工作中實施新課標的能力。

  二、說課中體現的新課程概念

  依據說課的相關要求,參賽選手在說課過程中共涉及了七個項目,只是呈現順序稍有不同。選手說課的具體項目內容、各項目涉及的選手人數及其在總參賽人數中的比重。

  下面筆者依據說課項目,結合實例分析參賽選手的教學技能對新課標精神的體現程度,同時剖析參賽選手的教學技能與新課標精神不吻合之處,并分析其原因或指出其不良后果,供高校在培養(yǎng)師范生教學技能的過程中參考。

  (一)教材分析

  在說課過程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內容及其在單元或模塊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時闡述教材的使用方法。“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育部,2003),理應受到重視,但教材內容的處理應該靈活多樣。絕大多數選手在教材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都不同程度地強調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各種方式機動靈活地處理教材,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擴展教學內容和活動步驟,調整教材內容的順序等。參賽選手對于教材的處理體現在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如:很多選手在說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第七單元Whatdoeshelooklike?時,合棄了書中的圖片,而以自身和學生為素材,或者增加一些明星的圖像,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教材使用的建議:“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合或調整” (教育部,2003)。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下表顯示了24位選手所涉及的各項教學目標、每項教學目標涉及的選手數,以及選手的百分比。

  英語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而“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的整合發(fā)展的基礎上”(教育部,2003)。由此可見,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同語言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一樣,都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因此均應受到關注。而在上表中,參賽者一致重視語言知識和技能,其中大多數也關注到情感態(tài)度,但對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關注明顯不夠,僅占25%和8%。

  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教育部,2003)。選手們在說課時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這表明目前師范院校對學生在學法指導上仍然重視不夠。那么這些師范生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也可能會忽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這與新課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另外,文化意識是影響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得體運用語言的重要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參賽選手在說課時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關注不夠,這表明他們自身的文化意識薄弱,這將不利于他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三)教學用具分析

  在說課的教學用具環(huán)節(jié),選手們都提到了要運用現代化教具(如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并言簡意賅地展示了它們的使用時間、方式和目的。如:在warmingup部分,有的選手播放短片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在展示內容時播放節(jié)奏舒緩的樂曲,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有的利用PPT展示優(yōu)美的畫面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等,充分顯示了現代化教具的優(yōu)越性。這反映出選手們普遍認識到了現代化教具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并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使用這些教具。這也是新課標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教育部,2003)這一原則的體現。

  (四)教學方法分析

  演示教學方法是說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地選擇有效的教法,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參賽選手在說課時主要用到了四種教學方法,其中“任務型教學法”占了71%,這與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不無關系。與其他教學法相比,“任務型教學法”有很多優(yōu)勢,但并不是完美的,應該和其他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事實上具體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應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而定,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學習需要為標準。恰當的做法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發(fā)揮不同教學法的長處,使它們共同服務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

  個別選手雖然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但設計的任務存在不少問題,如:沒有明確的目的(先教授表示顏色的單詞,后讓學生用彩色畫筆互畫頭像等)、缺乏真實意義(先展示聽力材料,后讓學生分小組背誦對話)、難度大不易完成(先學習有關電腦的單詞,后讓學生用英語解釋某個組件的工作原理)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他們在設計這些任務時沒有遵循新課標中的相關原則,沒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設計出的任務無助于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而是不成功的。這種與新課標要求相違背的現象應該引起師范院校教學法教師和教育實習指導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教授教學法和指導學生實習時應該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多次展示實例的同時還應該詳細深入地闡述理論知識。

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