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學術期刊目錄級別、選刊、行業(yè)刊物等解決方案
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目標與傳統(tǒng)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目標不同,為了滿足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的特殊要求,國際學院應對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進行改革,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yōu)秀國際會計學論文。
一、國際學院會計教學特征
中國加入WTO后,中國金融市場正式開放,中國金融全面的融入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之中,中國將逐步與世界接軌。中國的開放不僅僅是金融市場的開放,與世界的接軌也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也包括教育的接軌。教育的接軌需要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全球化的意識。為此出現很多國際學院和國際合作辦學院校,培養(yǎng)符合國際化需求的人才。很多國際學院開設會計專業(yè),那么國際學院會計教學與傳統(tǒng)會計教學有哪些不同呢?為了使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創(chuàng)新的能力并能適應國際人才市場的需求,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資配備、教學理念、課程設置、以及評價體系。
二、國際學院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近年來,人們談論最多的莫過于大數據、信息化、人工智能,自動化、機器人等。對于會計人員,過去的一年最大的事件莫過于2017年5月德勤宣布財務機器人正式問世。緊接著普華永道推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隨后我們國家宣布取消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各省陸續(xù)取消了會計行業(yè)的上崗的資格證考試。人工智能時代對于會計的沖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很多會計人員開始恐慌,會計人員需求的減少,必然導致大量的傳統(tǒng)會計人員的失業(yè)。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應該轉變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培養(yǎng)會計操作人員,要求熟練會計流程,熟練業(yè)務處理,現在這些重復的、程序化的工作不再需要人來從事,機器人就可以做到,而且準確率更高,效率更高、成本卻更低。如果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還是這樣的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必定是失業(yè),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金錢,也浪費了教學資源,因此,應改變落后的教學理念。
(二)國際學院會計學課程師資配備問題
國際學院的會計教育與傳統(tǒng)的國內教育不同,因此對師資的配備要求也不一樣。國際學院的很多學生有出國的意愿,所以在學習過程對視野的擴展有很大的需求,希望通過學校教育擴展知識,開拓視野,為以后的出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學習會計課程時不僅希望了解中國的會計準則,更希望了解會計發(fā)展的國際形勢。中方的教師可能不能完全滿足這樣的要求,因為很多中方教師可能非常熟悉中國的會計,但對其他國家的會計或者國際會計了解甚少,這樣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會計課程的師資配備。
(三)國際學院會計學課程設置問題
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目標與傳統(tǒng)的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目標不同,因此相對應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都應該有所區(qū)別,否則國際學院的說法就名存實亡,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國家學院的很多學生將來可能有出國深造的打算,所以在專業(yè)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國際化的視野,不能局限于我國的會計準則以及所開設的相關課程。目前,國內高校會計學課程設置一般包括基礎會計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銀行會計、稅法、審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這些課程都是圍繞著我國會計準則展開的,學生學習之后只能了解中國的會計準則,而以后面臨的卻是國際市場和國際化的舞臺,這就出現了矛盾,因此應對現在課程設置進行改革。除此之外,國際學院的會計學專業(yè)現在開設的很多課程都是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而會計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顯然不符合會計學培養(yǎng)的目標。
(四)國際學院會計學教學資源落后的問題
不管是教學資源還是教學技術,我國相較發(fā)達國家來說都比較落后。隨著高校的擴招,很多高校開始建設新校區(qū),擴大學校規(guī)模。很多高校校區(qū)很大,樓房很高,但是教育資源卻跟不上。大部分學校只體現在形式上規(guī)模的擴張,卻忽略了實質上的充實。比如,體現一個學校的軟實力的圖書館藏書與規(guī)模的擴展不匹配。另外,也沒有很好的利用現代的技術和設備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會計是一個與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聯系比較緊密的一個學科,國際學院會計學的教育更應該利用先進的科技和設備。總體來說,現在很多國際學院只是形式上的國際化,而沒有真正做到實質上的國際化。國際學院會計學課程應增加國際化的教學資源,改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狀,真正根據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改變落后的教學資源,培養(yǎng)符合國際化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五)國際學院會計學教學質量評價方法落后
現在大多高校的會計學教學質量評估方法落后,評價體系不健全,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反映,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國際學院的會計學教學質量考核和其他課程教學質量考核差不多,一般都是以學?己藶橹鳎瑢W?己擞执蟛糠忠越處熆己藶橹,甚至很多時候一個學生的成績是否合格都是由任課教師說了算。任課教師考核一般通過對學生的平時上課情況,期中檢查和期末考試情況的評價進行的。而任課教師的考核大部分是以會計學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為重點考核內容,這很難反映一個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這樣的考核方式單一,既不能體現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又不能反映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應建立多體制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國際學院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
(一)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人工智能時代,特別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通過對不同金融體系和軟件應用程序的組合,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但是機器人真的可以完全取代人的工作嗎?表面上來看對于會計行業(yè)的沖擊很大,但是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會計人員。因此,首先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機器人盡管可以高效的完成重復性、程序性的工作,但是它沒有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它只能完成會計工作中低端的、重復性的工作,而不能完成像決策、判斷這樣的高層次工作。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盡管可以高校的獲取數據,但是不能結合多因素對數據進行更深入分析,更不能決策,因此,它只能取代會計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會計人員大部分都是從事重復和基礎工作,而這部分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因此,機器人自動化必然會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產生影響,為了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人員,我們必須改變觀念,更多的培養(yǎng)會計人員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不應只是培養(yǎng)操作性的會計師,而應向管理會計師、戰(zhàn)略會計師的方向發(fā)展。戰(zhàn)略會計師必然要求結合內部和外部的數據做出綜合判斷,從而做出正確決策,這不僅需要運用會計專業(yè)的知識,可能還需要了解大數據、熟悉國內外法律、金融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因此,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學科交叉的?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會計人才。
(二)完善國際學院會計學課程師資配備
目前,高校會計教師有這么幾類:要么專業(yè)知識強,但是英語水平不行,或者即使英語水平可以,但是對國際會計了解不多,這都不滿足國際學院的要求。況且很多國際學院或者合作辦學的院校都是采用外國的課程體系,這就需要聘請符合條件的教師,F在大多數院校都是聘請外教進行授課,按照國外會計課程體系開設課程。但是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很多外教盡管沒有語言障礙,也具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但是他們不了解中國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心理以及不能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在師資配備不能只有中國教師進行授課,也不能只有外教進行授課,而是采用中國教師和外教結合的方式,比如每門課程由外教授課的同時,增加一名中國的教師助理,協助外教。這樣既滿足專業(yè)的需要,又符合中國學生的特點,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還應該加強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素質,建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除此之外,還應聘請行業(yè)專家,操作技能熟練的人員加入到教師行列,建立“雙師型”人才的教師隊伍。
(三)構建合理的課程設置
國際學院會計學教學目標的特殊化要求其課程設置不應僅僅圍繞中國的會計準則來設置,而應結合國外先進會計理論進行設置。例如增加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國際會計準則以及未來國際會計發(fā)展的方向等內容,增加一些國際會計、國際財務管理、國際審計等相關課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目標。除了設置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外還應增加實踐性課程,會計學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本末倒置了。所以,筆者認為,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應增加實驗課、校外實習、社會調查等內容。除此以外,在教學方法中也應盡可能多運用案例教學,使會計學專業(yè)教學實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由理論到實踐的目標、培養(yǎng)獨立思考、獨立決策、獨立完成會計業(yè)務的能力。
(四)利用先進的課程教學資源
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想要培養(yǎng)國際化的會計人員,必須建立現代化的辦學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學院應該合理運用資金,提高學院專業(yè)的軟實力,實現一流的教學資源。會計學的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的教育,聘請國外專家學者進行授課,更應注重課外時間的學習。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學設施,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加館藏圖書數量,增加中英文原版書籍,對接國外優(yōu)秀大學的網絡圖書館,建立全天候的學習中心,從教學資源方面實現教學的國際化。利用新型信息技術建立電子圖書館,對接全球領先電子圖書平臺,共享國內外優(yōu)秀書籍和學術期刊。建立全校覆蓋的局域網,實現快速的信息交流與協同。建立符合現代企業(yè)的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會計知識,以便更好的適應以后的工作。
(五)建立健全的教學質量考核體系
建立健全的教學質量考核體系,既包括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又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關于教師教學課程的考核。一是重視平時教師教學的質量,鼓勵教師參加培訓,提高自身技能;二是重視期中教學檢查,全面了解教學情況,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并改正;三是通過聽課評課、學生評教、專家評教、同行評教等方式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考核。關于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一是注重學校的全面考核,教師在考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平時的期中檢查和期末考試,而應該結合平時的作業(yè),上課情況,以及其他輔導老師的評價進行綜合考核。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與考核。因為會計教育不能只關注具體的、個別的會計處理方法和處理技巧,應該更多的關注會計思維的訓練,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運用會計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結合實習企業(yè)的情況進行全面而合理的評價。筆者認為,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理念、師資配備、課程設置、教育資源落后、教學質量評價方法落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際學院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完善國際學院會計學課程師資配備、構建合理的課程設置、利用先進的課程教學資源、建立健全的教學質量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就業(yè)導向下會計實驗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J].會計之友,2010(20):113-114.
[2]周登超.民辦高職院校教學精細化管理研究[D]:湖北.武漢大學,2013.
閱讀期刊:金融博覽
《金融博覽》是金融從業(yè)人員拓寬金融知識、交流工作經驗、述說職場感悟的文化園地。知識性、趣味性、資料性強是它突出的特點。從不同角度反映經濟金融、社會生活、工作交流、心靈感受等方面的變化?飪热葚S富、貼近實際、文章精練,體現閱讀輕松的個性。設計美觀、全彩色印刷,印裝精美。
硬核推薦閱讀
SSCI、SCIE
SCIE、SCI
SCI、SCIE
SCIE、SCI
SCIE
SCIE
SCIE、SCI
SCIE
SCI、SCIE
SCI、SCIE
SCIE、SCI
SCI、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