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類學科: 不限 醫(yī)學 生物 物理 化學 農林科學 數學 地學天文 地學 環(huán)境科學與生態(tài)學 綜合性期刊 管理科學 社會科學 查看全部熱門領域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簡介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雙月刊)是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創(chuàng)刊于1935年6月,由復旦大學出版委員會編輯發(fā)行,是我國最早的大學學報之一。創(chuàng)刊初期刊發(fā)的文章包括學術論文與文藝作品兩類,以后又分別出版“文史哲號”、“科學號”等。1945年后?V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校于1954年8月成立“復旦大學學報編委會”,1955年重新正式出版《復旦大學學報》,內容分別為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1966年停刊,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單位:復旦大學,國內統(tǒng)一刊號:31-1142/C,國際標準刊號:0257-0289
1978年8月,《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復刊,同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批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復刊并公開發(fā)行。學報自復刊以來,積極刊發(fā)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動復旦師生為國家的現代化事業(yè)服務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學報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為繁榮我國的學術探討而努力。學報鼓勵研究新情況,探討新問題,經常發(fā)表具有新鮮見解、材料、方法的學術論文;注意評述社會科學的新發(fā)展、介紹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新成就,還十分重視對國內學派和國外思潮、流派的評價工作,因而常以其新穎的內容而吸引廣大讀者。學報立足本校,面向國內外,思路開闊,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哥白尼索引收錄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影響因子:
截止2015年萬方:影響因子:0.652;總被引頻次:1112
截止2015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276;綜合影響因子:0.670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榮譽:
第一、二屆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
入選國家新聞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等收入核心期刊
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欄目設置
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投稿須知
一、來稿以12,000字左右為宜,文章摘要、關鍵詞以及文章題目、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工作單位須同時譯成英文,并一式兩份,要求使用A4紙打印稿。
二、作者簡介包括以下內容:姓名、單位全稱、職稱(或學位)。
三、來稿摘要約200字左右,摘要應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附關鍵詞3—5個。
四、獲得基金資助的項目文章應注明詳細的“項目名稱”,并在括號內注明具體的“項目批準號”。
五、本刊在文獻引證體例方面,均統(tǒng)一采用頁下注釋的方式,即無論是詮釋性的注解,還是單純的引用文獻,在正文中用①、②、③、④……,標于需注釋文字最后一字或標點的右上角,并在相關頁碼用頁下注釋的方式以與正文中相同的注號引導注文。
示例:
、俸檫h朋、盧志強、陳波著:《社會利益關系演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8頁。
、诎惭·謝芙琳、埃默·貝賽特編著,李良榮審譯:《全球化視界:財經傳媒報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5頁。
③吳艷紅:《明代流刑考》,《歷史研究》2006年第6期。
④朱漢國:《民國時期社會結構的變動》,《光明日報》1997年6月17日,第4版。
、莨苤镜溃骸洞鹜纼x部赤水丈書》,《續(xù)問辨牘》卷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8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73頁。
引證外文文獻的標注項目和順序與中文相同:
、僦鳎篎rankR.Wilson,THEHand:HowItsUseShapestheBrain,Language,andHumanCulture(NewYork:Pantheon,1998)32.
、陔s志:JaniceP.Kelly,“SubmarineClaustrophobia,”Today’sNavy14.4(1979):14-26.
、蹐蠹垼篜ratapBhanuMehta,“ExplodingMyths,”NewRepublic6June1998:D2.
(作者若對編排規(guī)范有不明之處,請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
六、本刊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和相關數字應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即按GB/T15835-1995《標點符號用法》及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使用。
七、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凡惠賜本刊的稿件經編輯部初審合格,將隱去作者姓名、職務、服務機構等個人資訊,提交本刊聘請的評審專家評審。敬請作者行文時注意,應避免出現透露作者個人資訊的詞語。
八、來稿請務必符合以上格式。對必須使用的古文繁體字、生僻字一定要正確、清楚。
九、來稿請直接寄給編輯部收,請勿寄個人。作者2個月后未收到錄用通知,可對稿件作另行處理。來稿一經刊用,即付稿酬,并贈送樣刊。
十、本刊在不違背作者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有權對稿件進行刪改,不同意者請在投稿時予以說明。
十一、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fā)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該社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fā)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我刊上述聲明。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2016 年03期投稿論文:
胙土命氏:漢魏士族形成史論……………………………………………… 范兆飛;
游牧、農耕兩大生態(tài)區(qū)整合背景中的清代多民族治理 ………………………………………鄒怡;
考古發(fā)現與民族認同——以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 ………………………………………劉超;
中世紀西歐修女規(guī)章的發(fā)展——以圣克萊爾修規(guī)為中心的討論 ………………………………………汪麗紅;
主持人的話……………………………………… 吳震;
朝鮮朝后期實學家的朱子學研究 ………………………………………川原秀城;
詩志論及其回響……………………………………… 林崗;
古代文藝才器思想論 ………………………………………趙樹功;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條辨 ………………………………………王培軍;
釋楚簡中的“規(guī)”——兼說“支”亦“規(guī)”之表意初文 ………………………………………李守奎;
從出土文獻看漢語詞匯研究的問題與前景 ………………………………………王貴元;
朱子學公私觀的一種政治史考察——以“霅川事變”為線索……………………………………… 陳曉杰;
任性為什么不是自由的體現?——對黑格爾式自由觀的一種微考察……………………………………… 陳浩;
評述黃勇對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爭的超越……………………………………… 黃啟祥;
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方式與政策設計——基于新、舊結構經濟學對比的視角……………………………………… 吳垠;
融合、競爭與中美經貿關系的再錨定 ………………………………………宋國友;
中美網絡安全互動:挑戰(zhàn)與機遇……………………………………… 李崢;
發(fā)表論文:游牧、農耕兩大生態(tài)區(qū)整合背景中的清代多民族治理
【摘要】:清是一個包容眾多民族、地跨游牧和農耕兩大區(qū)域的帝國。清代的多民族治理,需要置于游牧和農耕兩大區(qū)域關系演變的大歷史背景中加以理解。游牧區(qū)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農耕區(qū)能提供穩(wěn)定、豐富的物產。中國歷史上,游牧和農耕兩大區(qū)域,從先秦、秦漢時期的"騷擾式合作",到東漢末年轉向"雇傭互惠合作"。魏晉以降,游牧民族入主農耕區(qū),又開始建立地跨兩區(qū)的政區(qū),隨之發(fā)展出實現兩大區(qū)域在資源和軍事上功能互補的二元治理模式,并在兩種政治體制的銜接調和中逐步向中央集權制邁進。清自部落發(fā)展為帝國,短短幾十年時間內就經歷了漫長游牧—農耕互動史的濃縮版。清政府處理民族事務的對象和技巧,固然與滿洲人出身內陸亞洲的地緣關系和政治傳統(tǒng)有關,但其多民族治理的目標繼承了前代對中央集權國家的追求。新清史研究強調,清帝國成功的多民族治理得益于其統(tǒng)治中樞滿洲人所具有的內亞民族特性。國家是民族的工具,民族特質決定國家性格,新清史的這一思路實質上是對西方近代民族國家形成和發(fā)展經驗的一種比擬。而在中國的歷史脈絡中,民族是國家的工具,民族是國家推行管理的一種手段。清政府對滿洲認同的強調,是為了維持集權帝國內游牧與農耕民族間的互補關系,而非強調帝國的滿洲特質。
【關鍵詞】: 清朝 多民族治理 游牧 農耕 集權制
①本頁面非期刊官網,不以期刊名義對外征稿,僅展示期刊信息做參考.投稿、查稿,請移步至期刊官網.
②如果您是期刊負責人且不想本平臺展示期刊信息,可聯(lián)系在線人員予以刪除.
③如果需要學術咨詢服務可以聯(lián)系學術顧問了解服務明白紙.
不成功退款,無后顧之憂,風險服務升級。
資質許可齊全,合規(guī)經營,用戶權益有保障。
刊物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可查,抵制假刊、增刊。
交易均通過對公賬戶,資金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