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類學科: 不限 醫(yī)學 生物 物理 化學 農林科學 數(shù)學 地學天文 地學 環(huán)境科學與生態(tài)學 綜合性期刊 管理科學 社會科學 查看全部熱門領域
《植物保護學報》簡介
《植物保護學報》(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62年,1986年掛靠在中國農業(yè)大學。它始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展學術交流,為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服務”的辦刊宗旨,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新聞出版方面的政策和法規(guī),重視編輯出版方面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實施,不斷提高刊物質量,并注意加強與國內外的信息交流。《植物保護學報》主管單位:中國科協(xié),主辦單位: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國內統(tǒng)一刊號:11-1983/S,國際標準刊號:0577-7518
《植物保護學報》刊登了大量植物保護學科各方面,包括農作物病害、蟲害、草害、鼠害、農藥等,信箋應用或與應用聯(lián)系較緊密的未曾發(fā)表過的研究論文、文獻綜述及研究簡報等。為傳播科技信息、推動我國乃至世界的植物保護學科發(fā)展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植物保護學報》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shù)據庫、知網數(shù)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農業(yè)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動物學記錄、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shù)據庫收錄
《植物保護學報》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連續(xù)6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植物保護學報》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878;總被引頻次:1583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061;綜合影響因子:0.747
《植物保護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論文、文獻綜述、簡報等欄目。
《植物保護學報》投稿須知
1、《植物保護學報》是學術性刊物。主要刊登我國植物保護學科各方面(病害、蟲害、草害、鼠害、農藥)偏重應用的或與應用聯(lián)系較緊密的未曾發(fā)表過的研究論文、文獻綜述及研究簡報等。
2、學報的讀者對象主要是本專業(yè)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專業(yè)干部。
3、文章內容力求充實,文字精煉,資料和數(shù)據要求正確可靠。論文不超過6千字,綜述不超過8千字,簡報不超過2千字。論文題目要明確、簡短易懂,文前有精煉的中文摘要,不超過300字(簡報省略),文后有英文摘要,并在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后分別列出3~5個關鍵詞。
4、來稿請在網上投稿,不需寄打印稿。文章排版一律用A4紙,全文五號字,1.5倍行距(圖表及文獻除外),以便于審理。正確使用簡化漢字和標點符號。采用國家規(guī)定的統(tǒng)一計量單位與符號。外國人名一律用原名,不譯成中文。希臘字母應注明希文。外文摘要的作者姓名和地名用漢語拼音。標題層次的劃分,一般不宜超過4節(jié)。
5、文中圖、表力求少而精。插圖用計算機繪制。照片需提供分辨率為300dpi的JPG文件,且黑白分明,層次清晰,大小適當。圖、表均需加注英文。
6、參考文獻以引用為限,只能引用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勿用內部資料。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獻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碼,并在文中出現(xiàn)處右上角注方括號,即……[1],……[2-3]。
2016 年《植物保護學報》04期投稿論文目錄: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基因組全序列分析及病害的田間調查 肖彩利;鄭紅英;吳曉花;李國景;燕飛;陳劍平;
西南地區(qū)稻瘟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 顏學海;鄧元寶;韓冬;楊陽;何建美;鄧其明;
基于DNA條形碼技術對鐮刀菌屬的檢測鑒定 雷婭紅;況衛(wèi)剛;鄭春生;李秀璋;高文娜;李春杰;
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在土壤中定殖量的熒光定量PCR檢測 賀字典;宋士清;高玉峰;石延霞;李寶聚;
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十字花科細菌性黑斑病菌 王道澤;張莉麗;陶中云;謝關林;
投稿論文:西南地區(qū)稻瘟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
【摘要】:為明確西南地區(qū)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群體遺傳結構及其多樣性水平,選用13對SSR引物對來自18個縣(市)的221個稻瘟病菌單孢菌株進行PCR擴增,利用最長距離法和生物學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和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結果顯示,13對SSR引物均能擴增出一條大小相同且清晰的條帶,多態(tài)位點百分率高達100%。221個菌株在0.16相異水平上可劃分為13個遺傳宗譜,宗譜SCL01含205個菌株,占總菌株數(shù)的92.76%,為優(yōu)勢宗譜;宗譜SCL02~SCL013為劣勢宗譜,差異極大。在群體水平上,菌源豐富的8個區(qū)域稻瘟病菌群體的Nei’s基因多樣性指數(shù)為0.2133,Shannon信息指數(shù)為0.3588,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且群體間差異較大;這8個種群基于UPGMA法大都聚為一類,種群遺傳譜系與地理區(qū)域分布呈一定相關性,群體遺傳多樣性均值為0.2518,存在一定的遺傳分化,且群體內多樣性大于群體間,總遺傳變異的59.37%存在于群體內?傮w上,西南地區(qū)稻瘟病菌群體結構既有明顯的優(yōu)勢宗譜,又存在許多復雜多變的特異性小宗譜,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與地理分布關系較為密切。
【關鍵詞】: 稻瘟病菌 遺傳多樣性 微衛(wèi)星標記 遺傳分化
①本頁面非期刊官網,不以期刊名義對外征稿,僅展示期刊信息做參考.投稿、查稿,請移步至期刊官網.
②如果您是期刊負責人且不想本平臺展示期刊信息,可聯(lián)系在線人員予以刪除.
③如果需要學術咨詢服務可以聯(lián)系學術顧問了解服務明白紙.
不成功退款,無后顧之憂,風險服務升級。
資質許可齊全,合規(guī)經營,用戶權益有保障。
刊物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可查,抵制假刊、增刊。
交易均通過對公賬戶,資金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