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查詢網提供SCI、AHCI、SSCI、國內核刊等期刊目錄查詢選刊服務,助力上萬名科研人員成功評職晉升!

中文、英文期刊目錄查詢系統(tǒng)

快速了解學術期刊目錄級別、選刊、行業(yè)刊物等解決方案

融媒背景下地市級黨報影響力提升路徑探析

文章簡要:新世紀以來,以手機、平板和個人電腦為主的傳播渠道廣泛應用,傳統(tǒng)媒體受到巨大沖擊。作為地市級黨報,同樣面臨著影響力下降、廣告收入降低以及更為嚴重的人才流失危機。為擺脫困境,地市級黨報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報、網、屛融合的立體傳播體系,但收效尚不顯

  新世紀以來,以手機、平板和個人電腦為主的傳播渠道廣泛應用,傳統(tǒng)媒體受到巨大沖擊。作為地市級黨報,同樣面臨著影響力下降、廣告收入降低以及更為嚴重的人才流失危機。為擺脫困境,地市級黨報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報、網、屛融合的立體傳播體系,但收效尚不顯著。欲重塑影響力,地市級黨報應回顧初心,明確自身職責定位,適應讀者群體閱讀習慣的改變,從讀者群的吸收和壯大入手,做好與讀者的親近、啟迪、幫助、融合工作。

新聞戰(zhàn)線

  《新聞戰(zhàn)線》自1960年下半年起,雜志改由人民日報、新華社、全國記協三家合辦,刊名改稱《新聞業(yè)務》,仍由人民日報編輯出版,直至1966年6月“文革”爆發(fā)被迫?。1978年12月,以《新聞戰(zhàn)線》刊名恢復出版,起初為雙月刊,1980年改為月刊,由《新聞戰(zhàn)線》雜志社編輯出版至今。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收錄介紹的惟一一家新聞專業(yè)刊物。

  伴隨網絡社會的到來和逐漸深入,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手機、平板以及個人電腦等成為了吸引眾多受眾的新型信息傳播渠道。可以說,信息傳播形式已經演變?yōu)閳?紙)、網、屏三位一體的立體傳播。大眾閱讀習慣也隨之產生了深刻變化。原有的以報紙、雜志等紙質媒介為主要信息傳播的渠道逐漸萎縮,紙質媒體讀者群也逐漸萎縮。隨之而來的,紙質媒體的廣告收入迅速下滑,地方社會影響力下降,甚至逐漸蔓延至更為嚴重的優(yōu)秀人才流失。

  在嚴重的局面下,紙質媒體紛紛展開自救,拓展自身的網絡傳播渠道[1]。同樣面臨嚴峻局面的地市級黨報也紛紛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辦自己的地方新聞網站,開發(fā)信息客戶端,意圖建立起自己的報、網、屏立體信息傳播體系。理想雖然美好,但現實卻難令人樂觀。在新型的立體信息傳播體系下,地市級黨報一度提升了社會影響力,穩(wěn)定了廣告收入下滑的勢頭。在2010—2011年短暫的恢復之后,2012年開始,全國報紙的印刷量再次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2]。在這種情勢下,如何扭轉不良趨勢,進一步恢復和提高地市級黨報的影響力,讓黨報更好地發(fā)揮地方輿論引導者的作用,就成為了需要繼續(xù)深入探索的新課題。筆者認為,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認清自身職責,明確本質定位

  地市級黨報作為我國新聞傳播體制中的一環(huán),在連接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促進黨與人民群眾的深度結合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早在1942年,中共中央在改進黨報的通知中即明確指出[3],報紙是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最有力的工具,發(fā)揮著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紐帶作用。2016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會見長江韜奮獎獲獎代表時,又對新聞界提出四點希望[4]。他指出,新聞記者一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二要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三要堅持正確新聞志向,提高業(yè)務水平,勇于改進創(chuàng)新;四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fā)揚職業(yè)精神,恪守職業(yè)道德,勤奮工作、甘于奉獻,做作風優(yōu)良的新聞工作者。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地市級黨報雖然面臨眾多沖擊,但是絕不能在沖擊和變革的浪潮中亂了方寸。地市級黨報首先需回顧初心,認清自身職責性質。

  首先,地市級黨報要做好黨的工作的宣傳者、組織者。地市級黨報自身要積極開展學習,消化黨的方針政策和理論。這樣才能做好理論、政策的宣傳工作。在工作中,才能結合具體社會實際做好黨的理論和政策解釋工作,從而利于政策的實施,將可能產生的社會不理解消失在萌芽狀態(tài);其次,作為人民群眾的意見喉舌,地市級黨報需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不同利益訴求,積極將他們的意見歸納整理,形成群體性意見,向相關部門及時反饋。讓群眾有意見可以提,有場所提,提了能夠得到回應。做到政府部門、報社和群眾和諧互動,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再者,地市級黨報作為新聞機構,其主體業(yè)務是新聞的搜集、制作和生產。只有做好本職工作,制作、發(fā)布好新聞,然后才會有受眾關注。黨報才會有穩(wěn)定的讀者群體,發(fā)揮出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如果一種新聞傳播媒介長期沒有多少有價值的新聞,自然不能吸引讀者,也就談不上有什么社會影響力。

  二、深耕業(yè)務,服務地方讀者群體

  地市級黨報長期以來在促進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促進政策的貫徹和實施,引導地方社會輿論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形成了無形的社會影響力和權威。

  但在以手機、平板和個人電腦的新型信息傳播渠道的影響下,讀者群體的閱讀習慣已經產生很大改變。地市級黨報只有適應紙質媒介讀者群體不斷萎縮,網絡閱讀的讀者群體不斷壯大的現實,積極改變自我,從多個方面努力,做好讀者群體的穩(wěn)定和增長工作。總體來說,地市級黨報需要認識到,地方民眾首先是黨報讀者群體的來源。服務讀者,也就是要服務好地方民眾。筆者認為,做好讀者服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積極深入讀者群體,親近民眾

  親近民眾,就要首先從思想上放下自己的身段。作為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紐帶,深入群眾,理解群眾,傾聽群眾呼聲是黨報工作的應有之義。黨報應將自己視作群眾中的一員,走到群眾中間,理解群眾,站在群眾的利益點上思考問題。親近民眾,也要求地市級黨報需要積組織多種線上線下活動,了解群眾的訴求,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黨報可以嘗試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建立信息反饋通道,建立專人專任制度,積極探知讀者的各種訴求,和讀者保持親密聯系。

  2.積極開展教育,啟迪民眾

  伴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網絡信息社會發(fā)展的日漸深入,在信息傳播渠道上,各類信息、不同訴求層出不窮。這種情況不僅對城市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讀者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對讀者的綜合媒介素養(yǎng)提出了高要求。地市級黨報應積極發(fā)揮主體作用,針對網絡信息多且泛濫的現實,做好讀者群體媒介素養(yǎng)的教育工作。具體內容可歸為三點。

  一是做好黨的理論政策的宣傳和普及工作。黨的理論和政策往往具有宏觀性,對地方經濟和社會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是在具體的案例結合上,就需要有較高的理論分析和解讀能力。地市級黨報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理論特長,利用理論專題,通過報、網、屛多種渠道,結合地方社會發(fā)展實際案例進行理論解讀和分析,切實提升讀者群體的理論修養(yǎng)。從而有助于政策的理解和推行,促進城市的良性發(fā)展。

  二是網絡時代,在全媒體信息傳播形勢下,各種信息在網絡上肆意流轉,借助手機等傳播渠道迅速形成信息浪潮。這些信息往往虛實相間,真假難辨,有些甚至就是別有用心的造謠和污蔑。由于我國大眾媒介素養(yǎng)普遍不高,一些有害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往往帶來種種嚴重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5]。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讀者的媒介素養(yǎng)和信息甄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地市級黨報可以借助網絡媒體、移動媒體,開拓多種渠道,運用網站、微信、微博等大眾使用較為頻繁的信息傳播方式開展新聞媒介素養(yǎng)的教育和培養(yǎng)工作。通過介紹新聞基本理論,媒介素養(yǎng)基本構成,如何鑒別虛假信息等知識。與民眾開展積極互動,促進讀者的媒介素養(yǎng)有效提升。

  三是在城市的發(fā)展過程中,城市的運行和管理逐漸與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提高讀者群體城市運行和管理的綜

  合理論修養(yǎng)和社會公共素養(yǎng),將會極大地促進城市綜合平衡發(fā)展。在這點上,地市級黨報可以利用其自身影響,通過真實案例的分析和解讀,借助多媒體信息傳播渠道,促進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居民社會公共素養(yǎng)的提升。

  3.關注民生,積極幫助民眾

  作為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紐帶,服務群眾是應有之義。地市級黨報服務民眾的重要表現就是關注民生,積極幫助民眾解決民生難題。在社會的發(fā)展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平衡。民眾的利益訴求也呈現出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的特征。要幫助解決民生問題,地市級黨報首先需要以民生問題為重要新聞來源,對地方民眾進行群體細分。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問題,提出相應的幫扶方案。

  其次,地市級黨報作為政府部門和民眾之間的潤滑劑和連接紐帶,可以派駐記者,深入群眾中間進行采訪,對民生問題保持持續(xù)高度關注,建立民眾利益訴求表達通道,注重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

  4.注重情感互動,與讀者群體緊密融合

  作為黨和民眾聯系的紐帶,作為合格的新聞工作主體,地市級黨報需要和讀者群體保持密切的聯系,做到與讀者群體的有效融合。在促進與讀者的融合方面,筆者認為,地市級黨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是嘗試記者編輯明星化道路,積極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地市級黨報在工作中不僅僅是宣傳者、組織者,也可以是地方民眾的好朋友,知心人。在形象塑造上,地市級黨報可以借鑒粉絲經濟運營模式,突出可以代表自己形象的名記者、名編輯,使名記者、名編輯成為黨報的名片,拉近與地方讀者群體的心理距離。

  二是建立多種聯系渠道,促進讀者和黨報的緊密融合。良好的關系離不開有效的溝通,更少不了有效順暢的溝通渠道。地市級黨報要根據自身情況,利用網絡、電話、書信等為載體的多種形式,建立起立體的讀者聯系機制。盡力做到對讀者有問必答,有疑必答,使讀者能夠充分信賴、依靠地方黨報。

  三是開門辦報,將地方報紙、新聞網站等建成地方社會公共意見平臺,促進與讀者的溝通與聯系。開門辦報是黨報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形勢下,更顯出其現實必要性。開門辦報不僅僅是利用社會資源,通過讀者群體的積極參與來促進辦報水平的提升。開門辦報更是將自身定位重新加以明確,積極建立信息平臺,促進不同利益群體在公共信息平臺上展開深入交流,促進溝通。事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建立公共信息平臺,不僅可以促進各種利益訴求的有效表達和合理解決,也可以促進讀者群體之間的情感溝通,從而使黨報和讀者群體做到情意相通,緊密融合。

  三、結 語

  一份報紙影響力的高低,首要取決于所對應的讀者群體規(guī)模和整體層次。而維持和擴大報紙的讀者規(guī)模,不僅需要報紙?zhí)峁└咚降男侣勛髌,更需要報社加強與讀者的多樣性緊密聯系。為此,地市級黨報需要在親近民眾、啟迪民眾、幫助民眾和與民眾緊密融合四個方面努力開拓進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自身讀者群體的回歸,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聞學峰,王聲平.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fā)展路徑——以《杭州日報》為例[J].今傳媒,2014(10):7-9.

  [2]百度學術.2012年全國報紙印刷量較2011年下降2.86%[EB/OL]

  .2017:2017.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14d065fbe3909a90e6c4318f687a406a%29&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2012年全國報紙印刷量較2011年下降86%25&sc.

  _us=16021695850083882064&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

  [3]中共中央宣傳部為改造黨報的通知.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0705/22/t200

  70522_11452908.shtml.

  [4]習近平對新聞記者提4點希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新聞中心,中國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 x/2016-

  11/08/c_135813161.htm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6-11/08/c_135813161.htm.

  [5]網絡謠言大行其道行業(yè)企業(yè)損失慘重|網友|謠言_鳳凰資訊[EB/OL].2017:http://news.ifeng.com/a/20140811/41528012_0.shtml.

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