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中文期刊目錄級別、選刊、行業(yè)刊物等解決方案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老莊所代表的道家思想便是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在當時對文人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本文是文學論文范文,主要討論蘇軾及其門人的莊子學思想。
摘 要:參考北宋時期涌現(xiàn)出了許多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他們大都受到了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響,從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便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當屬蘇軾了,蘇軾帶領他的門人汲取了莊子的思想,并運用于文學作品之中。他們的著作中闡述的莊子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蘇軾,蘇門,莊子學思想,文學論文范文參考
老子莊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具有很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道家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zhì)及其自然循環(huán)的規(guī)律。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處于經(jīng)常的運動變化之中,道即是自然界中的基本法則!兜赖陆(jīng)》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關于“道”的具體闡述。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主要指的是要注重人內(nèi)心中心神的寧靜;無為則指的是要順應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不要對其進行過分的動作,主張不要輕舉妄動。“返樸歸真”指去除外在的一些裝飾,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最初的純真。“順應自然”指的是自然界有自身的規(guī)律,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不能做違背自然的事情,不然會遭到自然的報復的。“貴柔”指的是一切事物最珍貴的是最初的柔弱。老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到事情在最初生長時最美好,具有最強大的生命力;當事物變得越來越強大,便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對待人和事就要處于弱者的地位,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強大。
從蘇軾各個時期所寫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道家思想的影子。蘇軾的思想體系兼有儒、道、釋三家學說,而道家思想?yún)s在蘇軾的思想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蘇軾的啟蒙老師便是道士張易簡,他在最初接受學習的時候會或多或少受到老師道家思想的影響。這段學習也使蘇軾萌生了逃竄山林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的向往。但這也只是因為蘇軾當時年歲還小,深受老師影響產(chǎn)生的一種幼稚的想法。在以后與道人、隱士的逐步接觸中,蘇軾思想中道家的成分變得越來越多,并開始羨慕起道人的生活來。
蘇軾的這些對于道家的研讀經(jīng)歷其實也對他的門人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蘇門,是以蘇軾為代表的,以詩詞切磋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人群體。北宋時期的學者一改以往崇拜古人的心態(tài),抱著懷疑的精神,對古代典籍提出種種質(zhì)疑,他們經(jīng)過自己對歷史的考究,對前人的所作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漢朝時,司馬遷有“莊子批孔”的學說,而蘇軾在經(jīng)過一番考究之后,對此種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蘇軾認為莊子不是批孔者,他反而是助孔者。蘇軾的莊子學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所作的文章中,從內(nèi)容上看蘇軾對《莊子·在肴》篇中黃帝向廣成子問道一事的注解,文章格式主要為引用一段《莊子》的原話后再寫注釋進行說明,其方式以闡發(fā)觀點為主,而不是單純的解釋文中表面的意思,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宋人重思辨,善于表達思想的特點。蘇軾在對莊子書的闡述上十分尊重莊子的意愿。他認為皇帝丟棄塵世上的紛紛擾擾而選擇一處安靜之地獨自居住,由此便擺脫了世俗的煩惱。蘇軾對于求道的理解在后期已經(jīng)是很顯然的事情了。首先,他認為人可以通過無思無為的方式去求道;其次,盡管為之者在我,但是否得道卻不是自己決定的,顯然,蘇軾十分強調(diào)自身修煉對于得道的重要性。隨后的一段時間,蘇軾道的觀念又從長生不老轉回到了人的現(xiàn)實的生活之中。在人們得道時可以成為皇帝,但在人們失道時,只能像普通人一樣,活著的時候見到光明,死了的時候見到黃土。
蘇軾發(fā)表的一些文學著作與莊子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蘇軾以莊子思想為借鑒,結合自己的具體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觀念,他認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動機應當來自真實的情感流露,而不能為了作文章而作文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作者應當順應主客體的客觀規(guī)律,將主體融入客體對象之中,從而真正傳達自然的精神。與此同時,盡管蘇軾貫徹了莊子的道法自然的觀念,但是他又認為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便不能將自己從文章中得到的感觸以書畫等形式表達出來。由此可見,蘇軾對莊子思想從他自身的角度進行了擴展與創(chuàng)新。在蘇軾的一些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蘇軾師承了莊子物我合一的思想,達到了最高境界。蘇軾的一些小詩中文字的清新自然、口語化的表達,都體現(xiàn)了蘇軾率真的性格。這是他追求自然的創(chuàng)作原則,而不拘泥于寫詩的條條框框之中。歸根結底,是莊子思想的影響才使蘇軾作詩的風格得到改變,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
蘇軾及其門人深受莊子思想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xiàn)在他們的詩詞創(chuàng)作之中,追求的是那種物我合一的境界。這一時期文人詩詞中具有的莊子的思想是歷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擬的,這對后世的詩詞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阮延俊《論蘇軾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蘊》[J].2012年3月
[2]余忠樑《論蘇軾及其門人的莊子學思想》[J].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Journal(季刊)1998年創(chuàng)刊,是美術期刊,全文彩色印刷,至1999年我院正式創(chuàng)刊至今,我們的辦刊思想始終以推進學院美術教學、美術創(chuàng)作和美術理論建設為主旨。不僅立足本院,同時也放眼于國內(nèi)外美術學科的建構和當代進程。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guī)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逗泵佬g學院學報》主管單位:湖北美術學院,主辦單位:湖北美術學院,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42-1441/J,國際標準刊號:1009-4016
硬核推薦閱讀
SCI、SCIE
SCI、SCIE
SCIE
SCIE
SCIE、SCI
SCIE
SCIE、SCI
SCIE、SCI
SCI、SCIE
SCI、SCIE
SCIE
SCI、SCIE